辨識


近日喜歡在家中做麵包,甚至自己培養酵母。因早前常做麵包,所以酵母是需要天天餵養的;然而早前因忙碌關係,沒心力去「照顧」這酵母,便一直放在雪櫃裡。直至上星期,終於有時間、有心力去餵養這酵母時,卻發現它已被一層霉菌覆蓋著……


在聖經中,耶穌都有用「酵」作比喻。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馬太福音13章,耶穌說「天國好像麵酵,有婦人拿來,藏在三斗麵裡,直等到全團都發起來。」耶穌用麵酵的影響力來形容天國的福音對人的影響力,福音能改變人的整個生命,成為新造的人,也會影響整個群體的生命;就如一小撮的麵酵,也能發起整個麵團一樣。


然而,當麵團中有一點霉菌,它也能使整個麵團壞掉,它的破壞力也非常大。這讓我想起耶穌的另一個比喻。在馬太福音16章中,耶穌對門徒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人和撒都該人的酵。」在這裡,酵就是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導。作為門徒的群體,必須要有辨識的能力,辨識甚麼是神的旨意,以致能夠分辨出真假教師的聲音、分辨哪些是敬虔的禱告和哪些是喜愛在十字路口上作又長又大聲的禱告、分辨哪些是真理和哪些是謊言等等。


那麼,甚麼是辨識呢?坊間有很多教人如何判斷、解決問題的學說,但辨識並不是單單靠知識層面來判別事情、解決問題,而是要辨識自己要成為上帝所期望的人,從而建立所要具備的品格。信徒必須具有聖潔生命的品格,這就是有忍耐、和平、恩慈、仁愛、公義等。聖潔的生命是「像基督」的生命,是與世界分別出來的。要進入這品格的群體,必須要先成為基督的門徒,學效基督的品格。就如馬太福音5:48所指「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成聖的生命是指人在群體中被基督的敘事所形塑,以致能用基督的視界去注視、言說、期望和行動,並且投入神的生命裡,分享神的生命,分享神處理這世界的方式,並且因此而成為一個品格的群體—滿有寬恕、忍耐、和平、恩慈、仁愛和公義等。[1]


教會要成為這品格的群體,是需要共同努力、共同承擔的,特別是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我們更加要追求這聖潔的品格。




[1] 曹偉彤:《敘事與倫理》。香港:香港浸信會神學院,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