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鄰舍 ∙ 看見使命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  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711-12)

當代著名神學家巴克萊指出,這段經文是耶穌在登山寶訓的眾多教導之中,最突出的一句話,因為這是「從來沒有人說過的話,它是一個新的教訓,是對生命與其責任的新觀點。」[i] 耶穌這番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許多信徒的盲點往往最常聽的道理,卻是最易被忽略和輕視的!

耶穌這教導,令人想起古人所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是我們放下習慣式「理所當然」的心態,不要對自己不能接受的,強行加諸別人身上,例如自己既接受不了父母的打罵,就不要打罵子女!不過,這古人說法卻留有破綻是否自己承受得到,就等於可以對別人如此作呢?例如自己數學成績超卓,就認為子女數學成績不佳,必是懶惰而致的嗎?當然不一定,因為每人的氣質不同,才幹也不盡相同,如此比較也有欠公允。耶穌是要教導我們:不要單從自己的角度作標準,也嘗試從別人(受眾)的角度學習,從而作出調整,修補盲點。人的知識有限,神卻是一切善事和智慧之源!

      「沒有恆常親近神的人,根本就無法懂得和活出愛」耶穌這「真理的話語教導」是向所有的會眾說,也同樣向今世代所有人類展示。這個「愛人如己」的道理,正是成全神「律法」的精髓。愛人的能力,是札根於「神的真理和話語」上。沒有恆常親近神的人,根本就無法懂得和活出愛。因為他根本無法從神從別人身上,反觀自己生命的破碎和有限,脫胎換骨地經歷成長!

      「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回應主耶穌這道理,我們該如何在生活中實踐使命,成為可獻「活祭」的「祭司」呢?有一本我很喜愛的書看見鄰舍 看見使命」,作者是葉漢浩博士,書中他提供了很好的養分,給信徒如何「愛人()如己」,及認清自己在教會和社會的召命,鼓勵大家有機會去細閱。以下是他在書中其中一章「教會的使命」,摘錄如下:

「但現實及歷史告訴我們,教會並不完美,甚至是個會犯很多錯誤的地方。但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都是教會的一部分,教會可能是我們最近的鄰舍。….我們對教會最大的失望主要是來自我們以為教會給我們答案,而事實是,我們就是教會。….團契的意義亦絕不是回來寒暄一下,而是在回應召命的道路上一同分享與分擔。當你發現事實與應然有差異時,你同時看見你在教會的使命。….我們的確身處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而我們的使命亦正是用我們所信的價值回應這些需要與黑暗。事實上,在教會的服侍亦不會有分別,甚或會更困難,因為大家更容易以為自己是走在真理中。只要我們把光環拿走,把我們身邊的信徒看成鄰舍,或許我們不會那麼容易失望,同時亦會更自由地在教會中實踐我們的使命。」[ii]



[i] 巴克萊,《馬太福音注釋上冊》(方大林、馬明初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95),頁298

[ii] 葉漢浩,《看見鄰舍 ∙ 看見使命》(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2016),頁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