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盼望》


根據差傳事工聯會2025全球差傳數據顯示,65%難民來自敍利亞、委內瑞拉、烏克蘭及阿富汗,而接收了全球近三分一的難民則包括伊朗、土耳其、哥倫比亞、德國和烏干達。2018-2023年間,平均每年有近339,000兒童出生為難民。[1] 不知道你會如何解讀這些數據背後的生命,他們到底經歷什麼?

8 月有機會認識一位烏克蘭的宣教士,聽到她分享逃難片段,跟孩子說:「今日我們去汽車派對」。導彈爆炸巨響下,又跟孩子說:「記得我們曾看過的烟花嗎?」保命以外,還得安撫孩子心靈,盡力減低創傷。決定逃離、決定冒險歸回,箇中充滿掙扎,同時看見神蹟與恩典。「我們探訪軍人醫院,他們都沉默寡言,於是決定每次探訪,邀請他們一起吃飯。不過,不能吃烤肉!嗯,大家都懂我的意思吧!」

當世界戰禍地區一個接一個,新聞焦點已經轉了好幾遍,誰還記得這些倖存者,仍然活在另一種顛沛流離、無望的處景中呢?除了嘆息、無言、無奈、無力,或者憤怒、埋怨、沮喪、麻木以外,我們能作什麼?面對失去至親,隨時來個導彈,活在動盪不安的環境下,還可以作什麼選擇呢?答案顯示在一幀普通不過的照片上:一群身穿厚衣的人聚集在戶外空地,不是排隊領取物資,而是一同敬拜上帝!我看見盼望!

這些不是遙不可及的生命。今年是疫後第三年前往泰北訪宣,探訪服侍的對象不是泰國人,而是從緬甸逃難而來的少數民族。緬甸有超過135個民族,持續超過75年的內戰、政變,至今政局仍然不穩。外國人未能如以往從泰北步行過關進入緬東,但緬甸人仍可入境泰國。認識的緬甸同工仍然在各樣挑戰下,以「福音」與「福利」兩條腿走,竭力將人帶到耶穌跟前。境外的同工,帶著異象服侍逃離家園的緬甸難民。單在關口附近,已經有4萬多緬族人民聚集,我們有機會探訪難民村,給村民分享生命見證與福音信息,看見他們用心聆聽,我們都期盼著不久將來,他們都能明白耶穌十架犠牲的大愛,一直呼喚他們回家!我們帶去的米、油和方便麵,同工告訴我們,村民看見那些要花上他們一日工資(港幣40)都買不到的方便麵時就歡喜,連聲多謝我們,也提醒我們要常存感恩,毋忘患難中的孤寡貧寒!

「我什麼都沒有,只有耶穌。」你願意明年8月與我們同往泰北嗎?


[1] https://hkacm.net/wp-content/uploads/2025/02/V3.1_275X400_infowall_202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