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


  九十四屆港九研經培靈會已於八月一日至十日順利舉行,神藉此靈筵造就了不少信徒的生命。近兩年因應疫情影響,大會取消現場聚會及不設轉播站,全部改在網上播放及設四十八小時內重溫。隨著資訊科技的發達,現透過網上的傳送,更能把每日的信息發放給世界各地的信徒,使信徒的生命大得造就、神的道更被廣傳,這實是一件美事!

  今年大會主題是「永恆的盼望」,雖然我只能參加晚上奮興會,但仍獲益良多。奮興會由美國三一神學院院長鮑維均牧師主講,十堂主題為「主耶穌啊!我願祢來!」鮑牧師提醒信徒「不需」、也「不應」猜測主耶穌再來的時間,只需隨時儆醒預備,以迎見主的再臨;他又勉勵信徒務要把握機會將福音廣傳,完成主所託負的使命。鮑牧師不單對經文的講解非常清晰,亦能引領信徒明白背後的含意,讓信徒從熟悉的經文中找到新發現,以致能更深明白聖經要對我們所說的話。  

  鮑牧師在第四晚講解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路16:19-31),他提及比喻中有關「吃飯」同席意義,這點使我印象非常深刻。鮑牧師說:「古時傳記中若論篇幅,吃飯最多的是耶穌,沒有一個描述比耶穌吃飯最多,祂第一個神蹟是水變酒,祂餵飽四千、五千人,耶穌比喻中有天國筵席。耶穌與法利賽人爭吵是在那裡?在法利賽人家裡吃飯的時候。爭論什麼事呢?就是耶穌喜歡與罪人和稅吏一起吃飯。耶穌死前吃最後晚餐,復活後與門徒一起吃魚……不難發現耶穌在吃東西,因為對猶太人來說,與誰吃飯是代表神國顯現或神國群體的意思,彌賽亞來到是新的現實、新的群體建立。耶穌願意與罪人及稅吏吃飯,以此重組神的子民,路加福音對筵席非常重視,在路加福音十四章有筵席的比喻,路加福音十五章有浪子比喻,大兒子卻不願參加筵席……路加福音十六章從筵席看見關係的重組,在末世時筵席關係是被棄者參加亞伯拉罕的筵席……」

  在路16:19-31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中,充份顯示出逆轉的關係,財主在生時過著奢華宴樂的生活,而渾身生瘡的拉撒路卻只能在財主門外討飯。但是,當兩人死後卻出現身份、地位的大逆轉—摒於門外的拉撒路卻在亞伯拉罕的懷裡(按當時的背景應指到拉撒路與亞伯拉罕同席),但富足的財主卻孤單地棄於門外,未能在筵席中有份。這段門內與門外的距離就稱為「有深淵限定」(路16: 36)。

  聖經中提及「吃飯」一詞81次,坐席一詞29次。「吃飯」、「坐席雖是日常生活的一種形態,但實際上卻隱著不少意義,表達同席者有著一份更深的關係。當中微之處如:與誰吃飯」、「坐位安排」、「起筷先後」……均反映著人倫間長幼或尊卑有序亦表達著人際間親疏距離。聖經則藉著「吃飯」、「坐席」,使赴席者身份地位得以改變甚至重組彼此的關係,其中兩位就是米非波設和約雅斤王。

  聖經提及大衛王如何恩待前王掃羅的孫兒約拿單的兒子米非波設呢?大衛對米非波設說:「你不要懼怕,我必因你父親約拿單的緣故施恩與你,將你祖父掃羅的一切田地都歸還你;你也可以常與我同席吃飯。」(撒下9:7)米非波設的回應是什麼呢?經文提及米非波設以叩拜作回應,說:「僕人算甚麼,不過如死狗一般,竟蒙王這樣眷顧!」(撒下9: 8) 大衛恩待米非波設的方式,就是與自己同席吃飯」,大衛藉著與米非波設同席,在眾人面前抬高米非波設的地位,亦重組前王後裔與新王朝的關係。另一位藉著同席被抬高地位的是猶大國被擄君王約雅斤。「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七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使猶大王約雅斤抬頭,提他出監;又對他說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王的位,給他脫了囚服。他終身常在巴比倫王面前吃飯。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都是這樣。」(王下25:27-30)

  米非波設及約雅斤因著蒙君王厚待,與王一同坐席,卑微的地位被提昇,關係亦被重組,滿有尊榮!假若我們能與天上君王同席,這豈不是更大的榮耀嗎?究竟誰人可以與天國君王同席呢?聖經提醒我們:「你們腰裏要束上帶,燈也要點著,自己好像人等候主人從婚姻的筵席上回來。他來到,叩門,就立刻給他開門。主人來了,看見僕人警醒,那僕人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必叫他們坐席,自己束上帶,進前伺候他們。」(路12: 35-37)

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3:20)深願我們在末世不安的時代,一同醒等候、殷勤服事、等候主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