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 緊握. 放下.
為了身體的健康,我總會空出時間來做「快行」的運動。有一次,朋友介紹了「樂杖行」(Nordic Walking)這運動,這運動的好處不單是用腳行,還可以配合擺動手部的杖來做運動,所以便報讀了這個課程。在這六堂的學習中,我不單領會了這運動的訣要,也得著不少的屬靈體會。
這運動第一個重要的提醒,是要學習「正確」的步行姿勢,之後才能逐步的與「杖」同行。
每一堂教練總會讓我們花時間去留心自己的步姿,察覺自己是否「行得正確」,並要不斷練習。到了最後一堂,我更深體會到行得正確的重要,因為整個運動,不單要手腳配合,還要配合二根「杖」來前行。行路的根基打得不好,便不能再逐步建立上去。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銘記、察覺、反覆練習、錯誤後再糾正、重新再來....,從最初的謹記口訣到融會貫通,讓我不單能好好享受這運動的樂趣,也能得著從這運動而來的好處。
我們常鼓勵弟兄姊妹要在主的話語中立好根基,與神建立親密與正確的關係。因為信仰的根基立得不穩或是建立錯了,整個信仰便會搖搖欲墜,遇到生活中的困難或波折,便會退卻或埋怨,甚至可能對身邊的人產生壞的影響。要建立鞏固的信仰根基,就好像我學習這項新的運動一樣: 銘記神的說話/教導、察覺主的提醒、反覆在生活中經歷主、跌倒了便靠主重新再來....在不斷的理性認知中、感性體會中、實際經歷中、反覆實踐中,靠著聖靈的帶領,我們去體會及行出主的心意,享受與主緊密相連的關係,得著力量靠主前行。
在人生中總有不如意及挑戰,也可能是主讓我們去學習「從緊握到放下」的屬靈功課。「樂杖行」(Nordic Walking)這運動其中重要的一環,是要學習「緊握」手杖及「沉腕」的動作 (讓杖能夠配合「置」及「推」的動作),接著便是將杖伸展,這時便要「放開手」,手帶動手杖向前時再重覆之前的動作。簡單來說,前行的過程中, 是要不斷重覆「緊握手杖,沉下手腕,放開雙手」的動作,以手杖的擺動配合正確的行路姿態,便能達到這運動最好的效果。
「從緊握到放下」讓我想起撒該這位聖經人物,經文介紹撒該在耶利哥(當時巴勒斯坦課稅最高的中心)是個稅史長 ,是個財主。表達他生命中應該緊握/擁有金錢或物質,作為稅史長1,縱然被猶太人所憎厭及排斥,卻是手握有權勢的職位。撒該不顧自己的身份地位,爬上桑樹為要見著耶穌,當耶穌向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必住在你家裡」。撒該的生命因著「接待耶穌」而得著改變,因為他深深感受到是被「耶穌所接納」。於是撒該對耶穌說:「主啊,我把所有的一半給窮人;我若訛詐了誰,就還他四倍。」(路加福音19:1-10)
在律法中有規定若虧負別人就要償還原數再另加五分之一 (利未記6:5,民數記5:7),但撒該卻歸還四倍 (撒該可能是以偷羊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出埃及記22:1),並願意將財產一半分給窮人,撒該因著耶穌的接納而得著釋放,不再被罪咎及所擁有的錢財/權勢所束縛,他選擇因著耶穌而放手。
「從緊握到放下」並不容易,我們人生中「緊握」著甚麼? 若然耶穌為著我們的好處提醒我們要放手,我們可以嗎?
[1] 稅吏是代替羅馬帝國向百姓收稅金,他們有權在稅中留取一些給自己,所以稅吏被猶太人視為罪人,是幫助掌權者來剝削猶太人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