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篇講章深思詩篇23篇



回望過去自己在屬靈的生命中都在神每每有很多的預備。祂常常透過不同的機會讓我能夠開闊自己的眼界去認識到聖經經文不同的層面。其中一個很好的場景就是在我的工作中,從神學院的工作事奉裡去學習不同的課題與新的聖經體會。

 

感恩神讓我在浸神(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去事奉。而在過去多年的工作崗位中,每週都有機會參與三天的早會時段。這個時間是所有的老師和同學暫時放下高密度的學習,一同的去崇拜和聆聽信息的時間。目的是給師長們和同學們透過不同的講員,從不同的角度和向度去理解聖經和一些牧養和社會的議題得著幫助和餵養。我也因著工作的關係,有幸參與其中。

 

其中一次的信息是我們熟悉的黃福光教授分享了詩篇廿三篇,讓我對這段看似熟悉的經文有更多的反省和新的體會。

 

表面上我們一定對詩篇廿三篇不感陌生,並且應該大部份的信徒都能很流利的背誦出來,並且很多時從經文的內容中得著安慰和力量。然而這反倒會忽略了從當代的背景去理解這段經文的意義。

 

我們從不否認「耶和華是我的牧者」,但這位牧者在我們人生旅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麼呢?祂是否真的影響著我們往後的人生取向和做生活態度?我們的生命又是否真正的交在神的手裏任由祂引領呢?

 

今天,我們所面對的處境與當代神的子民所面對的大有不同。經文的第2至4節中,當時的牧民所渴求的是青草地,因為他們在放牧的過程中要面對很多的危險乾旱、天災和戰爭。他們面對很多的不確定和危險。相較於今天,多數信徒過著平安、穩妥的生活,對應當代我們是難於體會和想像的。就他們來說,能夠找到青草地、流動的溪水,已經是非常難得。這個景象使我更深的反省——幸福其實已在身邊。換著是今天,我們或許會為了很多「覺得」不如意和不順心的事情而不開心及覺得神不夠愛我。但是神的祝福著實並不一定是經歷大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平凡的難得。我們常常去追求所謂「神豐足的預備」,其實這只是「不滿足」的心態。懂得常常感恩才能夠體會神的豐富。

 

同時對於經文,我都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神要讓人行過死蔭幽谷?為什麼不在一開始時就讓人得著幫助和拯救?但聽完了黃教授的講解後,讓我更加明白了神的心意和人的需要。就如經文中的羊,如果在牠跌落幽谷或深坑時,牧羊人就出手把牠拉上來,往往是不得要令。因為牠會不斷的掙扎和抵抗,牧人只會白花力氣也不能將羊從危險中救出來。唯有讓牠在沒有食物和水而失去力氣之後,在一個極其無助的狀態下,牧人才能夠輕易地把牠從深坑拉上來。代入我們的處境,當我們遇到危險、無助和困難時,並不是神沒有行動,而是我們大多都不肯和自覺不需要神的出手。惟有在我們自覺無力、不能再單憑自己的能力去面對和解決困難,我們才會意識到自身的軟弱與無助,那時就是神出手拯救的時候。

 

一篇簡短的信息,讓我反省到就算自以為非常熟悉的經文及過去不知看了多少遍,對經文如何背誦如流,原來我們很多時都對經文中的歷史和當代人的處境理解得如斯的淺薄。要明白當中的深意,必須對作者為何書寫該段經文、事蹟及其用意有更深的理解。同時,要知道自己對聖經的認識是如何的有限,所理解的何等片面,抱一個謙卑學習的心去了解聖經,神的說話才對我們的生命產生影響。求主幫助,讓我能抱著求問尋索的心去認識聖經、學習聖經。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