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的結局(下)
本文章繼續探討《約翰福音》(下稱《約》)的結局,今次會以第二十一章為最後一章。若讀者是以第二十章為最後一章,第二十一章是後來加插的話,那二十章30-31節就是原作者想讀者看完整卷《約》後得出的改變–相信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凡信祂的必因著祂的名得到生命。至於二十一章就是資料性的補充,沒有這章都不會影響第一至二十章的內容完整性。假若讀者以第二十一章為最後一章,讀者在靈修時亦會有另一種得著或學習。
當讀者以二十一章為最後一章,首先,心態上不會看輕此章,認為只是插頁。第二,在靈修黙想時會思考主耶穌所愛的門徒(傳統認為是使徒約翰)、彼得、多馬和其他門徒的信仰狀況最後會有何轉變?因為在二十章「主耶穌與門徒的兩次顯現」,只有「多馬」的名字被提及,主所愛的門徒和彼得是沒有被提到名字,所以是否代表門徒親眼見到主耶穌復活後的顯現,眾門徒(包括主所愛的門徒和彼得)都立即由害怕、失望、迷茫等等的情緒,立即轉變為喜樂、平安、滿有盼望和重拾生活方向呢?
在二十一章開首,經文「這些事以後」表示了之後的內容是與前一章連接著,而v.14「耶穌從死人中復活後向門徒顯現,這是第三次」,也顯示了同一意思。在v.1-14,經文顯示出彼得、多馬、拿旦業、雅各、約翰(主所愛的)和另外兩個門徒在一起,當彼得說他自己去捕魚時,這六位門徒都自願地加入,這七位門徒的行動與二十章22-23節主耶穌的吩咐完全不同。整個捕魚事件與《路加福音》五章1-11節很相似,首先,兩個事件都在場的人物有彼得、雅各和約翰。第二,都是已經勞碌了一晚,但完全沒有收獲。第三,都是主耶穌指示他們怎樣做而獲得極其多的魚。彼得甚至立即穿上外衣,不理會魚船及其他門徒,跳到水中游水到主耶穌那裡。主耶穌預備早餐給門徒,在進食中經文沒有記載門徒的說話,或者門徒在當時真的沒有說話,這樣的留白讓讀者有黙想的空間。
到v.15-23,當他們吃完早餐後,主耶穌開口問彼得問題,目的是要醫治彼得的心結 – 曾誇口說不會離開主耶穌卻三次不認主。這行動同樣是醫治眾門徒。主耶穌三次問了彼得相似的問題,以及三次給予彼得相同的差遣,然後告知彼得將來會為主殉道來榮耀上帝(傳統認為彼得是自己提出倒釘十字架),最後對彼得說:「你跟從我吧!」。雖然主耶穌叫彼得跟從祂,但剛被醫好心結的彼得卻已將心思放在「主所愛的門徒」身上,問主耶穌那門徒會有怎樣的結局,而主耶穌提醒彼得專注於自己先。
第v.24-25指出「主所愛的門徒」就是為《約》作見證的人,以及《約》的內容是在揀選下寫成的,《約》沒有將所有主耶穌的事蹟完全記下來。
看完二十一章後,讀者可以從此章靈修黙想到:
1. 就算是門徒,他們在失敗後都需要時間一步一步從新起來,不是一時三刻就可以康復;
2. 主耶穌知道門徒軟弱的地方,並且主動去找門徒,安他們的狀況來醫治他們,使他們重拾信心;
3. 當年主耶穌差遣彼得和門徒,同樣主耶穌都差遺讀者繼續彼得和眾門徒的工作;
4. 主耶穌的能夠準確預言彼得三次不認祂和怎樣死,再一次證明主耶穌是上帝的兒子,讀者可以完全信靠祂;
5. 讀者的焦點只需要專注於他自己與上帝的關係,不用與其他人作比較;
6. 讀者再多一個事件了解主耶穌的能力、對人的憐憫和祂的權能;
7. 假若讀《約》的人是未信主耶穌,他讀到二十章時被呼召決志跟隨主耶穌,讀完二十一章時領受主耶穌的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