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生路
感恩剛剛過了今年的生日,這讓我再次思想自己人生下半場的計劃。看回去年十一月份曾參與一個關於人生下半場的退修營的筆記,在此稍稍分享我現在再反思後的體驗。
當日退修營的構思是專為中年男性基督徒而設,部分營友來自不同的國家,專誠來港參加這次退修營。營會安排是透過不同籌委個別的分享,小組分享和個人獨處安靜,從而尋求和聆聽神為我(們)的人生下半場(第二人生路)有著什麼的帶領和啟迪。
其中一位籌委以蕭德蘭(GAIL SHEEHY):《新中年主張 - 繁華40、閃耀50、和諧60》這本著作中的主張,以兩張地圖來形容人生的上下兩半。人生的第一張地圖大約由出生到45歲。這段時間的人生,從小就被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制度不斷地塑造著,接著出來社會工作,又受到身處的社會文化,價值觀等影響著,導致慢慢形成了我們今日所持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這些觀念一直默默地影響著我們人生發展、處事態度和對事情的回應。
蕭德蘭更主張人到中年(約45歲後),我們應該著力尋找我們個人的第二張人生地圖,學習一些新的事情,開拓更新的視域。但這不代表第一張地圖已經無用,甚至要放棄它。反而,從第一張地圖中某些已深化我們觀念和價值的內容,我們可以將之再轉化,讓它更能配合和運用在我們下半場所遇見的情況,幫助我們活得比上半場精彩,享受餘下的人生。蕭德蘭認為假若我們仍將第一張地圖內的指引(觀念和價值)完全套用於我們的餘生。這將是一件災難性的事。因為人生下半場的情況與上半場必定出現很大程度的落差和變化。想到退休前、後的生活已經相當不同,而且在身(體)、心(思)、社(群)、靈(性)四方面亦將有著明顯的改變,在持續年老力衰下,身、心、社三方面將必定是向下的發展。但聖經告訴我們,人的靈性不會因身體的衰敗而變差。反之,適當的屬靈操練和與主保持親密的關係,是可以更大地將我們的靈性提昇,讓我們更多貼近我們的主耶穌(林後4:16)。因此,我們應當注重身、心、社三方面平衡的發展,但也應更加注重靈命的成長,讓靈命一天新似一天。
整個的退修內容都是圍繞著第二人生路而發展。為我,經歷整個退修後,聖靈給我以下的體會和餘生的方向:-
● 人生的下半場應該是一條尋找真我的路程,然後努力去實踐它。上半生背負了很多的擔子,為家庭、為子女、為生存,出了九牛二苦之力來營運生活。而下半生,應該尋找一些真正興趣,透過實踐,品嚐當下生活的樂趣。
● 神藉著我的前半生已經為我打造完我的一切,包括家庭、事業、教會事奉,甚至社會地位等。我的上半生好像一個器皿已經被神打造完成,下半生的人生亦可比喻是神要將什麼放在這器皿內,讓這器皿不再是空虛的,而是盛載著神的期盼和恩典,為神作工,愈顯主榮。
● 多安排時間安靜獨處,專心依賴聖靈的幫助,往我內心更深的地方探索,從而認識自己,也同時認識神。這讓真實的我可以不斷,慢慢地如實呈現,更將一些隱藏在深層的傷疤找出,並將之交托給主,求祂憐憫和醫治。活出真我,追求表裡如一,享受內心真正的自由,達致歲月靜好的第二人生路。
● 由中年到老年的時間,將是一個不斷失去的年月。雙親、家人、朋友、同事,包括自己亦會先後逐漸離開這個世界,只是誰先誰後的問題,這也是人生的定律,不用詫異。另一方面,子女長大,他們將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面對空巢期來臨的適應,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唯一可以支持陪伴著自己就是身邊的老伴。我們真的不會知道誰會先返回天家?但筆者可以做的,就是學習愛妻子如同愛自己(弗5:33),好好珍惜和陪伴她,盡量減少日後的遺憾。
感謝主耶穌基督,祂給了我很豐富的啟廸。第二人生路已踏上征途,是長或短,只有神知道,唯有專心倚靠神,忠心走下去。
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聖經.和合本, 哥林多前書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