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止如此》


施達基金會的異象是「與神同行,共建公義仁愛世界」,以「藉教會、經教會、扶貧濟困」為事工運作原則,現時於全球14個國家及地區,與世界各地36間基督教機構及教會夥伴攜手,幫助貧窮人,不單提供溫飽,還處理貧窮的根源,倡議人人平等,將人從不公義、欺壓中釋放,讓世界得享平安。

以下兩個故事,轉載自施達基金會2023-2024的事工簡報。

生命轉化的故事

一位女孩名為 Thanda(化名),居於伊洛瓦底省(Ayeyarwaddy)的一條村莊。她在五歲時失去了雙親,與親友一起生活。她初中時,為了家計需找尋工作。一個來自仰光的女孩來到她的村落,說可替 Thanda 找尋一份工作,更有機會到 泰國打工。Thanda 便跟隨那女孩。Thanda 沒有通知家人,便跟她去了仰光,但到了仰光發現,她要與另外六位女孩同住於一小房間。Thanda 覺得不太尋常,便請求對方將自己送回村莊。然而,對方卻威脅她,要向Thanda 的親友 500,000 緬元(約$238 美元),才能放 Thanda 回家。Thanda 知道親友不能幫忙,便再次請求對方,向教會牧者求助。對方拒絕,但感恩 Thanda 找到機會用一個女孩的電話,最終打給了教會牧師。 Thanda 的牧師和施達夥伴 FMFF 的一位姊妹去到仰光救了 Thanda 出來。在牧師及 FMFF 的同工安排下,她參加了 FMFF 的「緬甸社區重建項目」,目前已完成縫紉訓練。她計劃在村莊開設縫紉店。Thanda 非常感謝施達及 FMFF 的支持。[1]

湄公河跨國的盼望

施達堅持與教會共同開展事工,因為我們深信信徒的影響力,不只在教會內,在日常生活中亦為他人、社區帶來美好的轉化。其中一個例子:曾有一位在創啟地區的弟兄,向我展示一個由教會年輕人自籌建造的焚化爐。除了興建焚化爐,年輕人還教導村民將垃圾分類和回收,將不能回收的垃圾燒掉。現在,村莊從滿地垃圾變得清潔乾淨,這外觀的改變吸引地方官員來實地考察。官員了解村莊後,除了肯定年輕人做了一件好事,更鼓勵他到其他村落建焚化爐,傳遞保持地方清潔的資訊;而年輕人的教會也被鼓勵,繼續身體力行實踐信仰。

在湄公河地區這宣教重地中,當地夥伴、眾教會除了熱心傳揚福音,為主得着未得之民,也切實在社區中工作,改善貧窮人的生活。叫人無論在永恆、每天生活中,也看見盼望。感恩,施達能參與在上主的事工中。[2]

每年春節,教會都推動「紅封包行動」,鼓勵肢體捐出一個或以上的利是,支持施達在中東、亞洲及非洲貧困地區服侍有需要的家庭及孩子。縱使戰亂帶來生命的破壞與傷害,重建亦非朝夕之事,祈求主感動我們,仍能一起伸出援手,共建公義仁愛世界,特別讓難民兒童能看見盼望!

「在父神看來,純潔而沒有玷污的虔誠,就是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被世界玷污。(1:27新漢語譯本)



[1] Fullmoon Family Foundation (FMFF) 2004 年成立,照顧受戰亂、天災及貧窮影響的緬甸兒童及孤兒,因應緬甸國內戰亂的情況,FMFF 開展了各種社區發展和救援事工。詳參https://www.cedarfund.org/wp-content/uploads/2024/10/children-and-youth-development_report_2324-5.pdf

[2] 湄公河流經的國家包括中國、緬甸、泰國及柬埔寨,最後在越南流入大海。詳參https://www.cedarfund.org/wp-content/uploads/2024/12/annual-report-2023-24_CHI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