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天堂
當我要主禮基督教喪禮時,我心中會定下這些目標:
1. 幫助家屬能在哀傷、懷緬的同時,知道自己有一天都要面對相同/相似的離別處境。
2. 把握在世的時間認識及緊靠主,享受從信主而來的福。
3. 在安祥的禮儀中讓人明白基督賜我們復活的盼望。
4. 宣告寬恕和接納:從基督開始,藉著逝者的信仰宣告及言行見證化解親友間的恨仇,且提醒在世者放下自責或對逝者的芥蒂。
5. 鼓勵正確地預備好,過日後沒有逝者陪伴的新生活及習慣。
6. 知道主耶穌明白我們的難受,願意聽我們禱告及以聖靈引領眾人,故此不論信主與否,都可以放心放膽向主禱告。
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11:25)
入殮禮提供了平靜、思己及寬恕釋懷的內省預備。在只有主禮人及家屬在內堂參與的入殮禮儀中,我常提醒家人:我們都會有這樣的一天,可能突然會來到。我讓大家回想這位逝者的美善和對家人好的一面。我提醒非信徒尊重逝者的信仰,指出按其所信已回家鄉,在天父懷中,一無所缺亦無掛憂,故不會有參照民間信仰或其他宗教教導而來的懼怕和不安,不用做任何「拜拜」的儀式,亦不會有回魂或討債的情況。我會提醒大家:信主的逝者,深信應已參照基督樣式,在心中對曾得罪、傷害他的人靠主實行了寬恕及赦免。希望在世者同樣能抹去仇怨。
我會把安息禮看成是逝者的一場道別會及他一生盡力聚人而成的見證佈道會,我嘗試引用這位信徒的美德及見證,來指向主對他的恩領和保守,叫主得榮耀,人得造就、被建立和接受主的安慰,靠主在傷痛中有盼望。
安葬禮(土葬、火化後撒灰/海葬/安厝)則著重讓親友能安心放下/放開,因為已盡力表達尊敬及懷念,亦讓逝者友好都得知、表達及完成道別,安葬形式亦按逝者曾表達的心願而成就,往後要到墓前懷緬也有地方,故親友可專心開始新的生活及習慣,慢慢過渡哀傷。
其實,離世的事宜,逝者生前已可開始預備。荃浸除了有羅秀英傳道定期教導長者可為自己日後回天上家鄉早作預備,選自己喜歡的安息禮詩歌、經文、照片、立遺願/平安紙外,教牧們平時亦邀請弟兄姊妹於安息禮獻詩或鼓勵團友一起出席安息禮,都盼一步步讓大家學習表達愛和寬恕,珍惜可真誠道歉或請求親友明白內心真實的感受的機會。既然在生時已可親口向家人及愛自己的親友道謝、真誠道歉、信任道出期望及心聲、在仍清醒時可道別鼓勵,為甚麼要等死後,才以一紙留言來完成這些心願?
是的,在活生生的人中,其實許多仍活在地獄。對生、老、苦、死,沒有解答的、不認識或不願跟從基督的人,近日的電影提供的是「惟有對死後有後人或好友幫忙來做一場破地獄,才比較安心些,彷彿能保證亡靈不被九幽地獄所困,業火能正面偏幫逝者」這樣的解答。作為基督信徒的我們呢?是否常謹記基督已從死裡復活,是真正的破了死的權柄,又為我們預備了在神的國度(天堂)享永遠平安福樂的中保。你是這樣相信的嗎?
願我們更多按基督榜樣、聖經真理而來的愛心,在群體中實踐大誡命(盡心、盡性、盡意,愛獨一的真神及愛人如己),為主而活及彼此相愛,讓教會群體能發出天堂的美好光輝,顯出基督榮光,在群體中展現天國相親愛的楷模,叫仍活在救恩外、黑暗絕望中的未信群體看見:在主耶穌裡有盼望、有平安和從上而來進到內心深處的喜樂!為叫人能因我們的美善被吸引過來,「嚮往天堂」,心向著天國家鄉,並且在世時已「享天堂」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