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人醫治的祈禱是大有功效的 ?」〈雅各書五13~20〉


牧執心聲

「義人醫治的祈禱是大有功效的 ?」〈雅各書五13~20

林青龍執事


「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他就該禱告;有喜樂的呢,他就該歌頌。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他懇切禱告,求不要下雨,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他又禱告,天就降下雨來,地也生出土產。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並且遮蓋許多的罪。」

雅各書五13~20


近日筆者身邊有不少人患病,而且病情不輕,甚至連自己早前也病倒了。不過,筆者患的算不上什麼大病,只是在治療的過程中發生罕見的副作用,因而明白什麼是「病倒了」。對於病人來說,相信最期望的是康復,而聖經對醫治的經文描述得最詳細的,應該是上述雅各書第五章。這段經文其實是非常吸睛的,因為「…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15)。不少釋經者認為只要透過 ()信心及()認罪的祈禱,病人就得以痊癒。[1] 而「義人」既符合這兩項條件,因此「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16),上帝必施行醫治。[2] 究竟義人醫治的祈禱是否真的大有功效呢?


這帶有應許性的經文無疑為病者帶來極大的盼望,但現實經驗卻往往不是這樣,既然我們相信聖經無誤,那問題出在那裡? 是否這教會的長老(牧者)不夠信心? 教會沒有抺油的習慣所以「唔靈」? 又或者,教會牧者的「義」不足,以致「祈禱所發的力量大打折扣」? 梁家麟牧師說得好:「醫治的關鍵不在於人,而在於上帝」[3] ,因此問題不在「義人」身上。不少人以為「義人」是指無罪的人,或者「因信稱義」人,但很多時候,聖經提到的「義」是另有所指。


筆者過去帶查經時,學到一條很受用的「方程式」,簡單而言,若我們將「上帝的義」 = 「上帝的心意」,[4] 那我們就會明白,「義人」是指那些履行上帝心意的人。就如主耶穌的養父約瑟被稱為「義人」一樣 (太一19),不是因為他沒有犯罪,而是因他履行上帝心意而沒有把馬利亞休了。當主耶穌「盡諸般的義」接受約翰的浸禮,不是因為祂要受浸禮才得潔淨,而是要表明祂順服上帝的心意。[5] 此外,主耶穌在登山寶訓教導門徒要「先求上帝的國和祂的義」(太六33),就是要他們先追求上帝的主權降臨並祂的心意/旨意被履行在地上。[6] 因此,「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是因為禱告的人履行上帝心意去禱告,他就成了「義人」(合神心意的人),其禱告當然大有功效。梁家麟牧師也說「凡事符合上帝心意的人。我們若按照上帝的心意祈禱,便會蒙祂應允」。[7] 既然醫治完全取決於上帝的心意,那我們為病患祈禱還有什麼意義呢?


鮑維均牧師在一次卡加利的培靈會中,以上文下理來解釋這節「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15a)的經文,他說這裡的「起來」是指將來的復活,這「救法」就更合乎下文「犯罪蒙赦免」的信息。[8] 著名新約學者Douglas Moo雖持不同詮釋,但他從神學觀念上也認同,所有信徒將來身體復活的日子必然得著得上帝的醫治。[9] 筆者很認同這解釋,若要請教會牧者來為病患祈禱,我們可以假設那行動不變的肢體病情相當嚴重 [10],雅各重視的就是他/她在患難中能否持守信仰,以致他續說「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15b)。此外,雅各借用以利亞求雨的事蹟來解釋「義人祈禱」,若要說醫治,為何不使用以利亞禱告醫治寡婦死去的兒子作例 (王上十七17~24),反而是禱告降雨的神蹟 ? 若我們翻查經文,就知道降雨與否是出於耶和華,以利亞的禱告只是按著上帝的心意而行,終極目的是要證明巴力不是上帝,並叫以色列人回轉歸向真神耶和華 (王上十八37~39)。既然與我們性情一樣的以利亞,他降雨的禱告不是單為了「生出土產」(18),而禱告所發的功效是叫以色列人高呼:「耶和華是上帝!耶和華是上帝!」(王上十八39) 那我們為病患的禱告似乎也指向這個目的,雅各所關注的是信仰群體能否至終能持守信仰。這正正符合上文「忍耐到底」的主題:「你們也當忍耐,堅固你們的心,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8),以及下文「回轉」的信息:「…若有失迷真道的…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19~20)


對於病患的肢體,以上經文的詮釋似乎沒有帶來幫助及安慰,不過筆者並不否定禱告能有醫治的結果,只要是出於上帝的心意就必然成就。正如以利亞降雨的禱告,雖然終極目的是要以色列人回轉,但上帝的心意仍叫土地得醫治以致「生出土產」(18) ,因此我們仍要為病患的肢體禱告。一個肢體生病,並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整個信仰群體的事,正如保羅說:「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林前十二26)。教會的牧者作為信仰群體的代表去關心患病的肢體,並不是一兩人去代求就了事,而經文明顯也將焦點由牧者轉移至整個信仰群體去互相代求 (16)[11] 上帝的心意是要建立門徒群體的信仰,因此期望大家要互相守望扶持,特別落在雅各書強調的百般試煉中 (2),包括病患,都不致「失迷真道」(19),信心得以堅固,直到主來 (7~8)。盼望我們都能夠成為履行神心意的義人按神的心意祈禱經歷神大有功效的作為


[1] 梁康民、張永信、張略:《普天註釋:雅各書、彼得前書》(香港:天道書樓,2018),頁110。

[2] 同上書,頁111。

[3] 梁家麟:〈雅各書:幫助病患者和迷失者〉,《爾道自建》2016年7月靈修文章,頁67-68。2023年7月6日,下載自https://www.abs.edu/site/assets/files/2011/201607.docx

[4] 黃漢輝:《聖經通識叢書:與人同在的彌賽亞君王──馬太福音析讀(卷上)》(香港:基道,2016),頁43。

[5] 同上書,頁76。Carson更進一步認為透過是次浸禮耶穌及施浸約翰均滿足上帝的心旨,參D. A. Carson, “Matthew,” in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Matthew, Mark, Luke, ed. Frank E. Gaebelein, vol. 8 (Grand Rapids, MI: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84), 108.

[6] 同上書,頁128-129、135。

[7] 梁家麟:〈雅各書:幫助病患者和迷失者〉,《爾道自建》2016年7月靈修文章,頁67-68。2023年7月6日,下載自https://www.abs.edu/site/assets/files/2011/201607.docx

[8] 筆者極力推介大家去聽這場培靈會,參鮑維均 :〈2008 卡加利【粵語】培靈會: 生命的醫治 ( 雅各書第五章 ) 〉,YouTube,卡城基督教華人教牧同工會CCEMA CALGARY,2021年7月17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0zJUlAs5U

[9] Douglas J. Moo, The Letter of James, The Pillar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Grand Rapids, MI; Leicester, England: Eerdmans; Apollos, 2000), 244.

[10] ibid., 238.

[11] ibid.,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