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祂活著


  復活節經常唱一首詩歌《因祂活著》,大家知道這首詩歌的背景嗎?

《因祂活著》這首詩歌由美國一對夫婦名叫比爾(William J. Gaither,1936-)和葛莉亞(Gloria Gaither,1942-)於1971年創作而成。他們原在同一所中學任教,因著有相同的信仰及興趣,經相戀後,於1962年結婚。婚後五年他們決定辭去教職,專注投身福音音樂創作工作。由於葛莉亞的父母親分別為牧師及作家,故她備受父母薰陶,所寫歌詞兼具信仰及文學基礎,富有生命力。在音樂創作上,葛莉亞負責作詞,而比爾則負責作曲和演奏。

  《因祂活著》這首詩歌背景正值美國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動盪不安時期。1960年,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1917~1963)當選為美國第35任總統,他支持美國參與越戰(1955~1975)。然而,戰況進展未如甘迺迪的預期,且因參戰使不少青年人失去寶貴性命;再加上戰事每況愈下,激起美國境內反戰之聲。不單如此,甘迺迪更於1963年在德州達拉斯遇刺身亡,帶來舉國震驚。六十年代中期,美國處於嬉皮文化興起,反越戰、反核武、追求性解放、濫藥情況非常普遍。1966年4月8日《時代》雜誌甚至用「上帝死了嗎?」(Is God Dead?)作為當期封面故事,標誌出這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世代。

  除此以外,種族關係在美國境內亦非常緊張,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 ,1929~1968)致力為人權平等東奔西跑,他曾演說:〈我有一個夢想〉(I Have a Dream)。可惜!馬丁路德金在1968年於田納西州孟非斯市遭人暗殺身亡,這突如其來的事件引發各地種族衝突,民心惶恐不安。在這紛擾不安的社會氛圍下,比爾夫婦正等待第三名孩子誕生。此時,適逢比爾家庭出現不少問題,如:妹妹離婚,而比爾除遭疾病折磨外,亦遭好友指控。這一切使比爾在信仰上備受考驗,心情陷於沮喪。那時有不少親友認為他們在這段時間再生育孩子實非合宜……以上種種使葛莉亞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使她身心陷於低落境況。

  在除夕夜,葛莉亞獨自坐在家中客廳,不斷思考世界、國家及家庭所面對的各種問題;又想起第三名孩子快將出生,究竟自己可以如何面對這些惡劣境況呢?究竟明天又可以如何面對呢?究竟應否把孩子帶到世上呢?……就在此刻,一件令她難以解釋的事發生了。葛莉亞突然感到有一種釋放的感覺,內心的恐懼也逐漸被驅散,有一股平安和喜悅進入她的心靈。她感到有信心可以讓孩子平安誕下,因為天父已經將祂的獨生子主耶穌賜給世人,祂為人釘身十架,三天後復活;主已戰勝死亡,勝過邪惡的世界。葛莉亞確信主活著,故她能無懼面對明天;她更深信苦難終會過去,生命將充滿希望!為此,比爾及葛莉亞在1970年合著《因祂活著》這首詩歌,表明因著主活著,就能無懼面對。這首詩歌更被福音詩歌協會及美國作曲家、作家與出版商協會(ASCAP)評選為「1974年最佳福音詩歌」。 

  今天我們經歷什麼境遇呢?我們是否相信主仍活著?我們是否確信因所信的主是復活的主,就有力量面對今日的困難,與及明天的未知呢?約伯在毫無指望的黑暗中,卻發出一句驚人宣告:「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伯19:25)很多人在絕望裡不禁問:「神在哪裡?」但約伯竟發出如此宣告:「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死亡已被主擊退,撒旦亦已失敗,我們所信的「救贖主」必然永遠活著,並為我們禱告。靠著主,最壞的將變為最好,黑暗終將過去!願我們在風雨飄搖的環境中,仍然緊記—我們所信的主是永遠活著的。

參考資料:二零一三年加拿大版號角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