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節會是多餘嗎?》


  「我歷年以來,在五月間哭泣齋戒,現在還當這樣行麼?」萬軍之耶和華的話就臨到我說:「你要宣告國內的眾民和祭司,說:『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麼?你們喫喝,不是為自己喫,為自己喝麼?」(撒迦利亞書7章3節下-6節)

  在波斯大利烏王二年,耶和華的話藉先知哈該勉勵耶路撒冷的居民,要他們再次興建聖殿。正當他們熱心修築聖殿,工程約至一半時,[1] 猶太人領袖打發沙利亞和利堅米勒去向先知求問:「五月間的哭泣齋戒仍然繼續麼?」他們這樣問,是因為五月是猶大亡國和耶路撒冷被焚毁的月份。猶太人起初在這月份守戒,為的是去向耶和華懺悔、求神赦罪施恩。現在,耶和華已收回怒氣,猶太子民亦從被擄之地釋放回來,聖殿得着重新建造,神也宣言重新同在的應許。這樣的話,他們仍要繼續以悲傷和悔罪的行動來求恩嗎?這便是他們的疑問。

  正當他們誠心求問時,神卻藉先知潑了他們一頭冷水:「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麼?你們喫喝,不是為自己喫,為自己喝麼?」神的回應讓人感到愕然,亦讓人感到尷尬,但更值得讓人去自省和反思。在回應裡,先知指出除五月外,七月都有着禁食悲哀,文中既指出七十年時限,那這七月的禁食,便不是指向摩西律法上贖罪日(同是七月)的禁食。按着列王紀下25章25-26節、耶利米書41章的記載,猶大亡國後同年七月曾發生大暴亂,多人身亡,七月的禁食很可能是記念這場騷亂而設。

  猶大子民一直認為禁食守節、並在記念活動中表現難過,便是悔罪的表現,又認為這是為主而作,定能討主喜悅。然而神卻表明對此並不領情,那猶大人過往五月、七月的守節真的是多餘的嗎?真的是白費的嗎?更讓人擔憂的,是我們又應如何看待「為主而作」的事情如何斷定這是神所喜悅,而不是自作多情?明顯地,這段經文是針對着猶太人兩方面的事,第一,禮儀的變質。按着猶太人過往在信仰上的學習,以禁食和守節來示意悔罪實是合情合理之事,筆者亦相信他們的初心,守節乃在於主前自卑懊悔,乞求蒙恩。然而隨着年月逝去,事情往往容易變質,以致所作的事徒有外表而不自知,因此神直接指責他們的守節在於自己喫、自己喝,若應用於現代,可能就是將宗教活動變成為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的習慣而不自知。第二,真正的悔罪。真正的悔罪並不應以一場儀式去表達,而是一種恆常的行為與表現,就如聖經上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所以,先知在接着的後文說出一連串憐憫與公義的行動,好讓他們活出真正悔罪的生活。

  誠言,筆者頗喜歡宗教禮儀,亦相信人可以透過克己、禮儀等行動來幫助自己清心,以及調整內心去仰望神。只是,既知道人心容易變質,便需要時常在主裡自省,好保存真心為主的本質。踏入六月,教會曾一度回復現場崇拜,只是因着疫情再次爆發,現在我們需要再次將崇拜改為網上進行,相信不少信徒對此都感到婉惜,並更渴想重回教會一同崇拜的日子。然而,筆者相信萬事皆有主的心意與定時,或許面對這些變遷,正好給予我們反思崇拜、以及教會活動意義的好時機。願我們不論參與網上崇拜,或是現場崇拜,都帶着真誠的心,好得神的喜悅。此外,如經上所言,愛神並不單只停留於宗教禮儀之內,更是為一種為神而活的生命、一種持之以恆的生活。即或因着種種原因未能參與教會內的宗教活動,但信徒的生活足以去表達和活出敬畏神的生命。願彼此互勉。




[1] 聖殿是在大利烏王六年修成,他們去求問時是在大利烏王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