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與假意


(約十二18)「逾越節前六日,耶穌來到伯大尼,就是祂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之處。有人在那裡給耶穌預備筵席;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穌坐席的人中。馬利亞就拿著一斤極貴的真哪噠香膏,抹耶穌的腳,又用自己頭髮去擦,屋裡就滿了膏的香氣。有一個門徒,就是那將要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說:『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他說這話,並不是掛念窮人,乃因他是個賊,又帶著錢囊,常取其中所存的。耶穌說:『由她吧!她是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除約翰福音外,馬太和馬可的福音書亦同時記載了馬利亞向主耶穌獻香膏的事蹟,但約翰所記述的角度、鋪排、布置和細緻度都明顯有別於其他兩卷福音書。

大約幾天前(約十一),主耶穌在眾人面前行了一個非比尋常、撼動人心的神蹟,祂使已經死了四天的拉撒路復生,這事使到耶穌的名聲達至當時的頂峰,許多猶太人因著耶穌的能力感到驚嘆,紛紛跟隨和擁戴祂,不過同時也惹來了祭司長和法利賽人的殺機,耶穌的言行和民間對祂的認同,使這些宗教領袖不能再容忍耶穌,必須盡快拔除這個眼前的威脅。

在這暴風雨前夕的一個宴會中,馬利亞拿著極珍貴的香膏抹在耶穌腳上,並且屈身俯伏垂首用自己的頭髮擦拭。馬利亞的做法完全超出了一個婦人的行為,當時巴勒斯坦的良家婦女絕不會在大庭廣眾下如此披頭散髮,更何況會用頭髮擦一個男人的腳?就在這時,耶穌的門徒猶大起來抱怨指斥馬利亞行為不當,「這香膏為甚麼不賣三十兩銀子賙濟窮人呢?」,三十兩銀子(或譯作三百個銀幣)約為當時人一年的工資,這真不是個小數目,的確可以做到很多的事情,滿足不同的需要;因此,持平一點想想,猶大的埋怨投訴其實不無道理,外面有多少的人正飽受著貧窮和饑餓煎熬折磨?現在將如此昂貴的香膏使用在一個人身上,這樣做合宜嗎?有多大實質的意義呢?更何況賙濟窮人豈不乎合耶穌的心意嗎?

馬利亞和猶大兩個極端的回應能讓我們窺見生命的面貌。一個單純地被耶穌的愛觸動的人,往往是不懂得計算,又或者說,他認為只要是做在耶穌身上,通通都是上算和值得的事;一個真正發現恩典的人也是從不抱怨別人,只曉得自己手所做的微不足道。整段經文裡馬利亞全然靜默,她不懂言說,更沒有半句豪情壯語,甚至對於馬大和拉撒路未曾有任何感恩圖報之舉,並沒有感到不滿,也沒有意見。馬利亞只專注於自己要如何愛主,這是真情的奉獻。

反之,猶大卻是精打細算,他在眾人前大唱高調,套上了屬靈光環,搶佔了道德高地,猶大的高尚情操和慈憐愛心,實在蓋過了在場所有的人,包括正在享受香膏塗抹的耶穌,他提出可以賙濟窮人的言論,彷彿連耶穌也未曾想到一樣,這時刻猶大的表現可說是艷驚四座。可是,與猶大一起生活了數載的門徒約翰卻另有看法,他更在聖靈的啟示下直接指出了猶大的本質,窮人從來沒有掛在猶大的心頭上,他是一個貪財的賊,眼中只有錢,一切的義行都是矯情虛偽,斥責別人只是他竊取虛榮的工具。

生命真實面貌和屬靈景況難以憑藉一時表現或行為來辨識,卻能在聖靈的啟迪和屬靈智慧的引導下逐漸明辨和顯露,唯有全心追求真道,謙卑接受主的帶領,人才能清楚瞥見自己的內心,揭示一切的真情和假意,求主鑒察。